假期將至,親朋好友聚會,免不了要喝上兩杯。有人喝了一點兒酒后會出現面部潮紅、頭痛、頭暈、自控力喪失、幻覺、胡言亂語、言辭不清、眩暈、視物模糊、心悸、惡心、嘔吐,甚至胸悶、氣短、喉頭水腫、口唇紫紺、呼吸困難、心率增快、血壓下降、四肢乏力等情況,這是為什么呢?今天我院高級病房醫生就為您講解一下這“沾酒就倒的”雙硫侖樣反應。
雙硫侖樣反應又稱戒酒硫樣反應,是由于應用藥物(頭孢類)后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(或接觸酒精)導致的體內“乙醛蓄積”的中毒反應。酒精進入體內后,首先在肝細胞內經過“乙醇脫氫酶”的作用氧化為“乙醛”,乙醛在肝細胞線粒體內經過“乙醛脫氫酶”的作用氧化為“乙酸和乙醛酶A”,乙酸進一步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。由于某些化學結構中含有“甲硫四氮唑側鏈”,抑制了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,使乙醛產生后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,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聚集,出現雙硫侖樣反應。那么還有一個機制可能:雙硫侖既是乙醛脫氫酶的抑制劑,還是多巴胺β-羥化酶的抑制劑。酪氨酸在體內先轉化為多巴,再在多巴脫羥酶作用下轉化為多巴胺,多巴胺在多巴胺β-羥化酶作用下轉化為去甲腎上腺素,最終轉化為腎上腺素。因而,雙硫侖可干擾兒茶酚胺類物質的正常代謝過程,兒茶酚胺類物質減少,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。也有研究表明,某些藥物或其代謝物可以抑制單胺氧化酶,使酪胺在體內的代謝減少而蓄積,出現一系列類似雙硫侖反應的癥狀。
主要的臨床表現表現為:1.呼吸系統:胸悶或胸痛、氣急伴瀕死感;2.神經系統:頭痛、頭暈、意識障礙、視力模糊、精神錯亂、癲樣發作、昏迷、大小便失禁;3.循環系統:頭頸部劇烈疼痛面色猩紅、出汗、口干、心悸、心跳加速、心動過速、重者血壓下降、出冷汗、脈搏細弱;4.消化系統:腹痛,腹瀉,惡心,嘔吐。尤其注意的是,乙醛蓄積,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,心率加快、心肌耗氧量增加,心肌舒張期縮短,導致灌流量減少。引起心前區疼痛伴心電圖ST-T改變。由于藥源性雙硫侖樣反應誤診率非常高,很容易誤診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、酒精過敏反應等疾病,因此一定要找有經驗的醫生診治,以免耽誤病情。
哪些藥物可導致雙硫侖樣反應?
1..頭孢菌素類藥物中的頭孢哌酮、頭孢哌酮舒巴坦、頭孢曲松、頭孢唑林(先鋒Ⅴ號)、頭孢拉啶(先鋒Ⅵ號)、頭孢美唑、頭孢美唑、頭孢米諾、拉氧頭孢、頭孢甲肟、頭孢孟多、頭孢氨芐(先鋒Ⅳ號)、頭孢克洛等。其中以頭孢哌酮致雙硫侖樣反應的報告多、敏感。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、服用藿香正氣水,甚至僅用酒精處理皮膚也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。這些頭孢菌素類藥物在化學結構上共同的特點是,在其母核7-氨基頭孢烷酸(7-ACA)環的3位上存在于雙硫侖分子類似的甲硫四氮唑(硫代甲基四唑)取代基,其與輔酶Ⅰ競爭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中心,可阻止乙醛繼續氧化,導致乙醛蓄積,從而引起戒酒硫樣反應。理論上說,頭孢曲松、頭孢噻肟、頭孢他啶、頭孢磺啶、頭孢唑肟、頭孢克肟,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團,在應用期間飲酒不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。但是有報道稱頭孢曲松雖然不具有甲硫氫唑側鏈,但有甲硫三嗪側鏈也可引起此類反應,故被排除在外。另有頭孢他啶致雙硫侖樣反應報道。
2.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(滅滴靈)、替硝唑、奧硝唑、塞克硝唑。
3.其他抗菌藥如呋喃唑酮(痢特靈)、氯霉素、酮康唑、灰黃霉素、磺胺類(磺胺甲惡唑)等。
如果出現雙硫侖樣反映了,該采取怎樣的處理措施?
1.對雙硫侖樣反應及過敏性休克患者應采取以下措施:臥床休息,休克者采取“V”型體位,保持呼吸道通暢,給氧吸入4-6 L/分鐘,改善組織缺氧;2.建立靜脈通道,給予地塞米松5-1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或注射,補液及利尿,并根據病情給予血管活性藥物治療;
3.對癥治療,如惡心、嘔吐者可給予甲氧氯普胺10 mg肌內注射;如嗜睡、意識不清可以給予納洛酮對抗治療;4.備齊急救器械及藥品,如除顫儀、吸痰器、氣管切開及靜脈切開包、呼吸興奮劑、利尿劑等其他搶救藥品;5.密切觀察患者神志、體溫、脈搏、呼吸、心率、心律、血壓、尿量及其他臨床變化,并做好病情動態記錄。
雙硫侖樣反應也可以應用于戒酒的藥物治療中,比如說“戒酒硫”能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,使得酒精在體內因降解減少而積聚,產生嚴重的軀體和心理反應,如惡心、嘔吐、心悸、焦慮、臉紅、疲乏等十分難受的感覺。呋喃唑酮也有類似的藥理作用和反應,稱為類雙硫侖作用,它引起的反應稱為“類戒酒硫反應”。呋喃唑酮還是單氨氧化酶抑制劑,能使乙醇中的升血壓物質酪胺在體內分解下降,從而引起血壓變化。通過多次治療,使患者想到酒或聞到酒味,就條件反射性地產生以上不良反應,甚至達到聞酒色變的程度,不敢再飲酒。
說到這里,相信大家已經認識到酒和頭孢類藥同時服用的危害性了,為避免雙硫侖反應的發生,一般用藥前3天不得飲酒,停藥7-10天內不得飲酒。如果生活中一旦出現了上述情況,請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診治。
(于廣棟供稿)
|